3%盈利 7%保本 90%挣扎
毕业于苏州某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邢先生几年前与朋友合伙注册了一家咨询公司,负责产品营销咨询业务,半年前该公司因亏本经营最终解散。“去年年底我们给一家公司做营销策划,是一张10万元的单子,做完后我们亏了2万多。没办法,对方说同样的策划,别的公司比我们报价还要低呢。现在很多咨询公司都是这样,赔本赚吆喝。”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咨询业处境堪忧,类似邢先生这样的企业为数不少。有专家断言,90%的本土咨询企业都处于挣扎状况,随时可能倒闭。
90%处于倒闭边缘
想在此宣传自己公司?每月仅需要500元
表面看来,近几年我国咨询业发展喜人。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咨询公司3万余家,比上个世纪90年代增长了几十倍。但是,这其中真正长期从事咨询服务的公司仅有1500余家,年营业额能达千万元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
深圳市管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克在评价行业现状时谈到,就现在咨询公司的赢利模式而言,中国咨询企业只有3%盈利,另有7%属保本经营,勉强可以生存,剩下的90%都挣扎在倒闭边缘。虽然近20年来我国咨询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但与国际咨询业相比,还很不成熟。
人员少、资金缺、知名度低、管理落后、服务质量不高是我国咨询公司的通病。根据零点调查公司的有关调查,目前我国企业对管理咨询服务的满意率仅为55%,咨询服务的质量和层次不高是企业不满意的最大原因。
一家小型公司的老板告诉记者,他接触过几家咨询公司,但这些咨询公司普遍缺乏实际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提出的服务理念缺乏系统性。有的咨询公司只会像点子公司一样提供几个炒作噱头,还有的属于教条式的生搬硬套。更有甚者,将所收集的信息原封不动地提供给企业,没有一点含金量。
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邢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咨询公司。真正有专业知识、行业背景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是以卖点子为主,这决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咨询公司。
针对我国咨询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有关专家指出,相对于其他行业,国内管理咨询市场人才极度匮乏、进入门槛太低是造成整个咨询市场质量参差不齐而竞争激烈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国外咨询业的从业人员一般至少要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具有至少3年的独立咨询工作经历。在美国兰德公司工作过的留学生李天申向记者介绍,该公司专家占全体员工数量的88%,其中包括工程技术人员28%,物理学家12%,数学家14%,计划统计专家9%,经济学家15%,社会学家6%,运筹学家4%。这些人员都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精通企业经营。
而在我国,咨询公司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半路出家,有的人在公关广告公司、营销顾问公司等机构作做业务人员;有的曾经供职于新闻单位;还有的在企业做过市场营销。虽然这些人员各有各的优势,但对于专业咨询公司来说,仅有单方面经验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
对此,苏州科技大学的丁教授分析说:“国内一些公司的规模无法扩展,很大原因就是优秀的咨询人才太少。其实,很多咨询企业的创业者和初始合作人是具备一定咨询知识和能力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卖点还是围绕最初的一两个人,这就会导致整体水平的下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公司仅有的几名专业人员四处讲课,打动客户,获得项目后,实施的却是另一些人。所以很多接受咨询的企业会有这样的感觉:当初听课时印象不错,但项目真正实施后的结果却与初衷相去甚远。”
“洋”咨询抢占市场
就在国内咨询业于一片混乱中蹒跚前行时,国外咨询公司看好中国市场而纷至沓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安达信、安永已经先后进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海外咨询公司已超过140家。
这些进入我国的国外知名企业大都拥有丰富的案例、完整的数据库、专业的人才以及知名品牌的信誉度,他们将目标定在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上。这对于我国咨询行业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学习的机会。
据管理咨询行业协会秘书处的阮萌介绍,目前国外的咨询公司已经具备严密的操作规则和管理程序,公司内部可以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控制服务质量。如严格筛选雇员,制定专门培训;为某一特定客户服务的项目小组在规定年限内不得为该客户的竞争对手服务等。而我国的咨询公司中,30%没有业务发展计划,近一半根本没有人员培训计划,约30%连起码的机构简介都没有。在咨询手段上,许多机构仍停留在上门调查、电话访问、表格统计等传统方法上,收集的信息准确率不高,时效性不强,很难起到系统、准确、及时地判断和决策作用。
针对外国咨询企业对中国咨询业带来的严重威胁,记者采访了管理咨询行业协会某理事单位,该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公司的大举进入确实会抢占不小的市场,但也正因此,很多国内的企业才了解到管理咨询公司的作用和力量。在这个契机下,我们国内公司应该直面困境,并积极探索中国咨询业自身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