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职业·渐行渐远的背影
9月21日,劳动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了第七批共12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是: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轮胎翻修工、品牌管理师、医学设备管理师、农作物种子加工员、报关员、机场运行指挥员、社会文化指导员、宠物驯导师、房地产经纪人、酿酒师、鞋类设计师。据了解,这是2004年建立起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已经发布了7批共76个新职业。
当越来越多新兴的职业不断涌现时,我们不禁会想起许多曾经红火一时的老职业背影:修表师,修表店里排起了长龙,20多个师傅都忙不过来;电报员、逢年过节给远方的家人发一封电报报平安;呼台小姐,“有急事找就打我的传呼机”……据统计,中国旧职业已消失3000个,如铅字排版员、掏粪工、补锅匠、抄写工等“传统职业”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作为珠三角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如今,东莞人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专题试图找出一些老职业、新生职业,因为新旧职业的更替、传统职业内涵的丰富,都从侧面折射出这个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修表易学难精后继乏人
修表师傅:刘权
入行时间:1961年
在东莞振华路的一个小型钟表维修部里,记者见到了从事修表行业40多年的刘师傅,虽然刘师傅今年已经65岁了,但是一手修表的技艺却是毫不含糊。回忆起从前修表铺生意兴隆的场面,刘师傅感觉宛如昨日,“当时顾客来修表要排队,因为生意太忙了,有时候一块表要等到40天以后才能拿。”
生意红火时顾客排长队
刘师傅所在二轻钟表修理部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东莞一家老字号的修表行。刘师傅告诉记者,他上世纪60年代一直是当学徒,跟着师傅整整学了三年才出师,而修表行生意迎来鼎盛时期则是在七八十年代,“那时候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做其他工作的人,都会去买一块手表戴,因为他们上下班或者平时生活,要掌握时间主要还是靠手表”。
刘师傅回忆道,当时修理部有20多位修表的师傅,即使这样仍然难以应付络绎不绝的顾客,不但是附近的街坊邻里把表送来修,一些在镇区的人们也慕名前来。来修表的顾客排起了长队,由于店里人手忙不过来,有时一块手表的交货期甚至要等到40天之后,足可见当时生意的红火。
可是如今,随着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人们获取时间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手表的功能性作用似乎在退化,而更多地成为一种装饰。与以前相比,戴表的人群已经急剧下降,修表生意自然也渐渐变得冷清起来。
徒弟纷纷选择改行
从事修表行业已经40多年的刘师傅拥有一手精湛技艺,但是他曾经教过的徒弟却纷纷选择了转行,修表行业易学难精,年轻人往往对这行缺乏耐性,后继乏人成为老一辈修表师傅的又一担忧。
刘师傅叹惜道,修表是一项非常考验耐性的工作,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该行业。刘师傅说,他收过很多徒弟,不过很遗憾的是他们都纷纷选择了改行,如今修理部里只剩下包括他在内两位修表的老师傅,但是刘师傅的初衷并未因此改变,“只要我的身体还好,我会一直做这行做下去的”。
1000多名呼台服务小姐淡出
“有事,你CALL我”,“无论你在世界哪个角落,我都要把你找到”。这是当年最为流行的寻呼机广告,记者从东莞联通等多家电信服务公司获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东莞的各种传呼台曾经风靡一时,曾经成为很多人的通讯联络工具,当时最高峰期的时候,东莞的CALL机用户曾经多达100多万个,各种寻呼台多达80多家,呼台服务小姐达到1000多人。
而现在,随着手机和小灵通的普及,昔日风靡的寻呼机如今已逐渐被淘汰出局,而当年声音甜美的呼台服务小姐这种职业正在退出东莞的职场舞台。
东莞电报网络逐步萎缩
电报员:张丽芳
入行时间:1987年
9月,东莞电报网络的收缩营业网点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作为东莞市民曾经主要的联络通讯方式,电报开始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便捷的电话、手机、网络等。一批批经过专业培训的电报员也开始面临转型,如今在东莞的中心报房里只剩下4位工作人员,张丽芳就是其中之一。
月交换量曾超过50万份
“28号到,接。”看着这样简短的话语,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会有点不太明白,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如果有什么事情要通知远方的家人朋友,通常都会选择发一封电报告知。而很多人为了省钱,发电报字数自然越少越好,因此只有三四个字的电报在当时也是十分常见的。
“每个新的电报员都要背电码表,每个汉字都是由四位数字的电码组成的,除了偏旁有一定的规律以外,基本上都要靠电报员自己背诵和记忆,其中就包括3000多个需要熟练掌握的汉字电码。”张丽芳是东莞市电信局中心报房的电报员,她1987年高中毕业后,经过近半年培训后正式成为一名电报员。
据张丽芳回忆,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东莞的外来工越来越多,电报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期。当时东莞每个镇区营业厅都把电报作为主营业务之一,东莞市中心报房最高峰时的月交换量更是达到了50多万份。业务量的不断攀升,使得东莞中心报房的工作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人数最多时接近30人,但即使如此,电报员仍需夜以继日地收发各地电报,工作到凌晨三四时对于很多电报员来说,都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进入90年代末期,电报业务开始出现明显滑坡,发电报的客户群体和业务种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兴职业·引领就业的风向
专业咖啡师缺口两万人
程林森:咖啡师
入行3年半
从普通工人成为咖啡师
初次接触程林森,感觉他是那种很沉静的小伙子,比较符合印象中咖啡师的形象。别看程林森看起来很年轻,今年24岁的他入行已有三年半的时间了。三年多前,咖啡师在国内还比较少,是一种新兴的职业,说起程林森入行的经历还颇有些曲折。
2001年,19岁的程林森离开湖北老家,独自到外面闯荡,他来到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先在深圳的一家化妆品工厂做工。半年后,程林森感觉工作很枯燥而且学不到什么东西,于是辞职回家了,这次短暂的接触社会的尝试,使程林森萌发了学一门技术的念头。2002年春节后,程林森带着学习技术的决心再一次来到南方。在东莞市长安镇,程林森遇到一家大型西餐厅招聘咖啡师学徒,当时,程林森对咖啡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好奇,心想:这也是一门技术,以后的咖啡师说不定很受欢迎呢。就这样,20岁的程林森踏入了这一神秘的新职业,开始了专业咖啡师的学习。
调制好咖啡要靠火候
抱着学一门技术的心态,尽管当时的工作每月报酬才四百多元,程林森还是非常认真地对待工作。公司规定培训的时间是半年至一年,好学的程林森很快就掌握了技术,一年后,他就开始带起了学徒,成为一名师父,到现在,程林森已经带了七八个徒弟了。
三年半的从业经历使得程林森对调制咖啡得心应手,问起如何调制一杯好咖啡时,程林森兴致勃勃地介绍:“虽然咖啡豆的产地决定了咖啡的主要味道,但是在具体的调制过程中,咖啡豆磨的粗细和火候都是影响咖啡味道的关键因素。煮咖啡的时候,火候要控制在80℃至95℃之间,这样煮出来的咖啡味道才会很地道……”
优秀咖啡师月薪过万元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在这行做了三年半的程林森对咖啡师这个职业有了深厚的感情,听说有咖啡师职业证书考试之后,程林森准备明年也去参加考试。谈到以后的规划,程林森说:“毕竟咖啡师也是一门青春饭职业,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其实咖啡师对酒、茶等也有很深的了解,以后也可以转去做酒类或者茶类的销售。”
近年来国内各地不断进行专业的咖啡师培训,却依然满足不了市场的庞大需求。据了解,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每年的市场缺口在2万人左右,优秀咖啡师的月薪已突破万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结构变化频繁,旧职业被淘汰,新职业纷至沓来。咖啡师、调香师、宠物训导员等等新鲜的名词占据了人们的视野,我们这才发现,原来许多新兴的职业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为就业市场带来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那么,让我们也听听正在从事各种新兴职业人士的故事吧。
小资料
●1986年,我国首次颁布了《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86),并启动了编制国家统一职业分类标准的宏大工程。
●2004年8月,劳动保障部建立了新职业发布制度。自新职业发布制度建立以来一共发布了7批76个新职业,加上发布制度建立前确立的55个新职业,1999年5月至今我国共新增职业131个。
地产经纪人应成“杂家”
林晶:地产经纪人
入行两年多 一心扎入房地产行业
林晶是武汉人,2004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东莞找工作,来之前,学经济学的林晶已经打定主意投入房地产行业。回想当时为什么想进入房地产行业时,他说:“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风云变化都很吸引我,而且听说做房地产的收入比较高,所以非常想进入这个行业。”当时正好遇上一个大的房地产公司招聘房地产中介员,就这样林晶入行了。
跨过五个月的槛
林晶感想颇深,“刚开始做中介员的时候,手头没有任何客户资源,工作非常辛苦。而且收入也很低,每个月只有一千余元,做到四五个月时,和我一起来的同事有好几个都辞职了。”四五个月成为房地产经纪人的一个槛,很多人由于工作压力大、收入较低而选择转行。当时林晶自己也很迷茫,但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随着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上升,对房地产经纪人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对于这个职业林晶生动地说:“一个好的房地产经纪人必须是一个房地产法律学者、谈判好手和交际家。”
作者:赖琴、于梦江、周春生